当前位置:首页 > 百可关注

桃源村里共话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01-02         

——大地之子专家桃源村调研侧记

  鸿    陈  伟

 

10月24日上午,大地之子专家潘发斌、陈劭平、林立鸿等到建瓯水源乡桃源村调研。他们在水源乡挂村领导乡武装部张其升部长、大地之子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张云波和村委会的同志引导下,先后漫步在村休闲公园、穿走在花果长廊、流连在桃源水库,还透过祈福亭、驸马桥和古禁碑寻找桃源村农耕时代的繁荣。他们边走边仔细地听着,张云波那充满爱桃源建桃源的情况介绍。



 


近几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桃源村确定了“打造现代田园,种植产业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的桃源发展思路,制定了全村经济发展规划。党员带头成立了桃源美丽乡村建设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社以“支部委员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户+知青”的农业经营模式,成为落实发展规划的排头兵。

桃源村建立了休闲公园。宽阔的草坪令人神清气爽,漫步1500米的石砌环山慢道,可浏览桃源的茶山、翠竹、古树。2016年,在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巩固发展锥栗、毛竹、果树、蔬菜等产业的基础上,桃源村作出大面积栽种桃树、蓝莓、石榴、百合等植物的规划。穿行在正在修建中的花果长廊,可以看到种着油桃、蓝莓、石榴、百合的试验田。

专家们仔细听,认真看,真切地感受桃源村这个具有众多荣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 “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村镇”、 建瓯美丽精品村)的闽北乡村,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以乘上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列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象一股浩荡的东风吹拂着桃源村的层峦叠嶂和潺潺流水,更象一把火炬照亮桃源村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九以来,如何实现桃源村新跨越是村两委和村民们最关心的话题。恰巧在这时,大地之子专家们来调研。他们视专家为知己,在村部会议室,村支部书记张云波、村委会主任郑琳妹、村妇女主任童亮珍、合作社理事长王家贵、顾问叶昌和等围绕着抓住机遇发展桃源,谈规划说建议,好不亲切与热烈!



 



桃源村宜人的风光、兴旺的产业和振兴话题,让专家们按奈不住,象自家人一样不断地插话交流。反应最为热烈的要数省人大农经委原副巡视员、福建茶人之家秘书长潘发斌。他对建瓯农业的前世今生十分熟悉,很快抓住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热点,谈看法提建议。潘发斌建议在锥栗园,推广种植绿肥项目,解决长期困扰的锥栗园生态问题,并主动提供对接的渠道和技术。潘发斌还建议,借助知青和福建农科院技术力量发展种业和桃树栽培时,要注意鸟害、气候因素等对产业影响。


 


桃源村围绕“生态美、民风淳、百姓富”,修桃源公园、建绕村栈道、荷塘漫道、太阳能路灯,特别是家家户户都实现垃圾不落地,触发了省人大财经委原副巡视员,对建设生态宜居桃源村的浓厚兴趣。他把桃源村农耕文化留下的文化遗迹祈福亭、驸马桥和古禁碑等与现代乡村文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提出新的乡村旅游建设的建议。

乡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乡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避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政绩化不落地的问题上,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出“各方出资——众情关爱——特色菜谱——平台监督”的《百可社区与家庭养老方案》。林立鸿与桃源村女村委主任郑琳妹、妇女主任童亮珍交流这个方案时,得到她们热烈响应。看到《百可养老方案》可能在桃源落地,他一直不停地感谢这两位“女村官”。

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顶层设计,更要亿万农民的立足黑土地的创造性劳动。专家们从“生态、产业、养老”三个方面提出打造桃源村振兴名片的建议,桃源村的农民能接受吗?专家们期待着,期待着能够带着村外资源再次踏进桃源村,打造乡村振兴的“桃源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