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舞台 业往细处创——大地之子项目专家状元村调研
11月29日,大地之子专家陈劭平、林立鸿和江贤公益张欣走进被誉为“状元故里”的千年古村西浦村调研。位于寿宁县犀溪镇的西浦村,是农耕时代八闽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这里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引世代西浦村人自豪的农耕文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十多年的打造,西浦村成为拥有多项美誉的“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踏进状元村,一条少见的乡间宽面溪流扑面而来。溪水沿着起伏的溪床,时而跳跃奔流,掀起欢快的浪花,时而缓缓流淌,低呤着乡间小调。漫步在溪流两边,走进村庄,不时不时地会见到颇具匠心的乡村旅游景观:沿溪栈道、外立面仿古改造的村舍、状元树、状元祠、跃鱼轩、小游船码头、冯梦龙断案的官厅。最近,在刚刚结束的福建省特色小镇建设竟争性答辩中,寿宁县“廊桥文旅小镇”榜上有名。西浦村是“廊桥小镇特色小镇”的核心区 。可以说,今日状元村又将迎来乡村旅游开发的春天。
大地之子项目专家与状元村结缘,来自缪正。在状元村民俗博物馆的茶室里,缪正向专家们细说着创办民俗博物馆的缘由、经历和远景规划。他用手指着不远的地方说,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是外婆接生的。他与众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一样,浓浓乡愁召唤他回到生他育生的西浦村。在上海工作,缪正做梦时,梦中的伙伴是异乡人,而所有的场景都是西浦的。缪正回乡创业,是一番系统的思考与探索的。创建状元村民俗博物馆,让这位普普通通的年轻人,既绕过千年古村积淀的恩恩怨怨的羁绊,又避开现实的利益纠葛,融入西浦村这个乡村旅游建设的大舞台。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呼吁要从建设乡村博物馆入手复兴乡村。乡村的老宅、祠堂、牌坊,村民生产生活的器具,那纸屑片砖碎楣都反映着一方的风气和教化,折射出文化的滋养。乡村博物馆是乡村文化和记忆的守望者,有助于增强村民对乡村的认同和激发复兴的责任感。然而,创建博物馆并非易事,场所选择、藏品收集和保护、展馆设计、日常维养等等,桩桩件件不仅要费心,还要有持续的财力与人力投入。缪正创建的民俗博物馆的馆址,在前几年政绩化的旅游开发大潮中,就被官方确定为博物馆馆址,还正经八本地挂了牌子。这牌子一挂就是7年,馆内什么藏品都没有,有的却是缪正的长辈们在这里圈养的鸡鸭猪。
缪正不用2年时间,就腾空了祖宅,聚合力量,很快办起寿宁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西浦民俗博物馆,办成了政府想办没办成的事。民俗博物馆主体建筑是清嘉庆年间土木结构,具有闽浙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依托古民居的建筑格局,西浦民俗博物馆现分设民间艺术展区、传统农耕展区、民俗体验展区,16个展室,收藏800多件各类民俗物件和方言故事录音、影视资料100多份。西浦民俗博物馆开放一年来,举办民俗体验活动20多场,成为西浦村的一个景点,每年到馆里参观的游客有几万人次。博物馆成了西浦村的公共茶室,成了小朋友们的天堂。这一切,全有赖于缪正回乡的准确定位:从细处着眼,用系统思维融入西浦村建设的大舞台,不在现在的利益蛋糕上争食,平衡各方利益,做好乡村旅游产业的增量。缪正用亲情乡愁和利益回馈的方式,说服长辈腾出老宅支持建设博物馆。让自己考取民政协理员驻村的方式,通过服务增进与村民感情,适时向村民解释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与梦想。采取出让博物馆管理权的方式引进民间收藏。
缪正从具体项目入手,依照规律办事,在培育乡村良好人文生态中渐进式地体现了自身价值。他制定了《西浦民俗复兴计划》五年计划,并一步步地走进实现复兴的梦想。如今,村里镇上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中,比较注意听取他的建议,比如冯梦龙文化的开发、跃鱼轩文化的导入等等。在专家到达犀溪镇调研时,镇党委书记徐庆龙挤出时间与专家们交流。专家知道,徐书记是被缪正的务实而富有成效的业绩所感动的。他说乡村发展就需要缪正这样有理想,又脚踏实地的年轻人。自然的,在徐书记的心中,已经为这位年轻人实现梦想安排作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