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园区

三福社区协商化解难题

发布时间:2017-10-11          作者:郭 涵 陈晓萍


背景概况

闽候三福社区成立于1999年6月,位于县城东侧。东起昙石环岛,西邻横屿村,南邻山前村,北至来福铁路。占地面积200亩,有115栋楼,其中包括商住楼45栋、居民自建楼70栋,住户1583户,总人口4500人左右。三福社区的住户构成复杂,除了当地居民外,还有山区搬迁户和外地生意人。三福社区的住宅布局具有特殊性,并不像一般商品房社区有围墙或者护栏,三福社区属于“开放式”社区、“四通八达”、区位性不明显,因此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该社区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使得在处理群众矛盾、服务社区居民时,社区协商显得尤为重要。

 

化解宠物狗带来的矛盾


2017年3月27日下午,居委会接到社区居民的电话,反映小区福居巷7号楼养狗成隐患,路过的街坊邻居都提心吊胆的,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得知此事后,社区工作人员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原来居民白先生今天上班路过时,差点被宠物狗咬伤,于是就与宠物狗的主人洪先生发生激烈的争吵。

社区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只见白先生与洪先生吵得面红耳赤,争持不下。社区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把两人劝开,分别做思想工作。工作人员主要是先平复白先生的心情,听他说明原由,缓解他激动的情绪。白先生说:“我是正常上下班,并没有招惹这个宠物狗,而是那是狗突然就扑过来,想要咬我的腿。幸好我躲闪及时,才没被咬伤。”白先生边说边指着腿的部位,说“就差点咬这,你们看看这多危险。如果是小孩、老人或者孕妇很容易被咬伤。”工作人员耐心听白先生的陈述,他的心情也慢慢平复下来。对于宠物狗的主人洪先生,工作人员进行一番劝说,“我知道您很喜欢狗,养狗也能排解寂寞。但是,今天您的宠物狗差点咬伤邻里,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协商。既不伤感情,也助于事情的解决。您换位思考下,如果差点被狗咬伤的是您,您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绪。”在工作人员劝说下,洪先生有些动容了,工作人员趁热打铁,接着说:“是您的宠物狗差点咬伤对方,应该您要向洪先生陪个不是。我们小事化了,没必要因为这件事,把关系弄得这么僵。”洪先生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主动向白先生道歉,并许诺以后会圈养宠物,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看着他俩握手言和,工作人员也笑了。

三福立足自身基础条件、人文特色等实际,将“听与“说”完美结合,是城乡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一大实践创新,是社区协商的一种基层实践新形式。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同时也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的一剂“良方”。

 

协商化解环境治理问题


2016年9月14日,社区居民张维光是社区的一名党员,他代表居民反映,辖区内福业巷45号楼和46号楼的楼梯入口处长期没有消防通道、没有路灯,造成急救车、消防车无法通行;而且道路坑洼不平,下雨极易积水,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想要求社区帮助修建消防通道,安装路灯,方便居民生活。接到张维光同志的反映,社区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社区工作组与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成员配合对该家属区进行调研。该小区共有住户48户,通过走访,收集居民意见,发现同意修建消防通道的居民达到100%,但是如何修建的意见不一致。于是社区召开协商议事会,让居民代表参加议事,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形成协商意见,制定出方案,一是修建消防通道和安装路灯;二是筹集建设资金,主要工程费用由甘蔗街道拨款专款专用;三是召集有建设资质的施工单位参加工程建设招标会。协商情况在社区政务公开栏和该小区内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经过社区居委会和协商议事会的共同努力,此项目于10月中旬竣工。居民的要求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协商委员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还给社区居委会送来了“心系居民、排忧解难”的大红锦旗。居民纷纷为社区居委会点赞,为协商议事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