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巷小区商圈治理绘新图
进入新世纪,在城市化大浪潮的席卷下,我国城市形成了多样化的小区格局。有的是封闭式的高档小区,有的是半敞开的小区,有的是没有围墙的棚户居改造小区,有的是在高层新楼房边的旧式小区。在有的小区里,“五小商家”( 小食杂店、小海鲜店、小饭店、小五金店、小超市)或棋子般散落在小区楼房里,或者连片形成独特的小商圈。这些商家,在为居民带来生活方便之时,也为小区的管理带来问题,时常有污水横流、车辆交叉乱停等令人心烦的问题。如何治理小区内商圈的经营秩序,让商圈和居民小区融和共处,成为基层政府和居民群众强烈的需求。在这方面,三明市梅列区文化巷小区为我们提供了样本和启迪。
政府主导 治出秩序
列东文化巷位于三明主城区,比邻列东饭店和列东街,原街巷内水果、干货、特产、小吃、菜蔬等各类经营商铺73家,流动摊点62家,存在“五多”现象(即人流量多、占道经营多、流动摊点多、车辆乱停多、生活垃圾多),小区居民反映强烈。
从2014年5月开始,列东街道以实行梅列区“街长制”城市管理新模式为契机,成立由列东街道班子领导任街长,城管中队及社区负责人任副街长,区公安、卫生、工商、环卫、城管、国投、区直挂点部门和街道、社区等部门人员任成员的“街长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主导文化巷商圈乱象的治理,重构了小区商圈秩序。针对存在“五多”现象,专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严格落实奖惩责任制,形成了一整套街巷规范管理办法。(补充具体内容)一是积极配合城管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实现沿街商铺齐门售货、有序经营,杜绝流动摊点。二是实行错时工作法,对商圈秩序重构保持良好态势。根据人流高峰期划分重点管理时段(7:00-13:00及14:30-18:30),组成二个工作班组,采取错时轮岗方式,确保文化巷达到“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环境整洁”的管理目标。三是导入城区交管机制,划定街面车辆停泊区域(共划定摩托车位87个,汽车停车位27个,三轮摩托车停车位16个),交警派出两名交通协警,与4名非机动车管理人员一道专治车辆规范停放。
在列东街道的主导下,文化巷商圈治理在近一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在文化巷经营生意多年的尤女士,总爱对来店吃饭的顾客说,现在没有了占道经营和乱停乱放,道路感觉都宽敞了许多,附近居民和商户出行也方便了。
多元参与 和谐共建
列东街道的领导们认识到,以政府主导的治理路径,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奏效,但要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相关主体共治共享。于是,他们运用现代治理理念,积极探索立足多元参与,让各类主体参加文化巷商圈建设的方式方法。
一是开展优秀商铺评比表彰活动。依托热心居民代表、城监、工商、卫生、环卫、公安、街道、社区等部门,组成“文明经营户”考评组,每月对沿街77个商铺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在显著位置张榜公示评比结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正能量。每月评选出15家文明经营户,发放“流动红旗”。对连续三个月评为优秀文明经营户的,授予“文明经营示范户”牌子;对连续数月评为“不合格”商铺的,管委会将责成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逐步形成文化巷城市管理“广泛参与、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是畅通与商铺的联系。街长和社区工作人员,采取多种方式与商铺经营者联系,推动他们从“被动接受管理”到“我要参加建设”的观念转变。“有事找街长”已成为沿街商户的共识。街长把各家商户的诉求及时反映到街、区,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文化巷地处老社区,下水道堵塞情况日严重,尤其是环绕商铺的下水道更是常常堵塞。倾听了商家的呼声后,街道、社区、城管决定对商铺下水道进行逐一排查和疏通。疏通工作持续了半个月,直到所有的老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
三是开辟商铺经营者参与建设的途径。街道注重发挥店铺经营者在小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和引导经营者参与到文化巷的管理中来。店铺经营者自觉当好“义务监督员”,发现车辆违法停放等不文明现象,及时予以告知劝止,管好各自经营场所的“门前事”。每月开展的“文明经营示范户”的评选,商铺经营者派代表参加,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归属感,更加自觉地参与争创文明经营示范户活动。
两者融合 守望互助
列东街道领导认识到,小区商圈与小区是邻里性的共生关系。他们在推动商铺经营者,作为特殊的驻区主体参与社区建设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开展党员志愿者携手爱心商家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进入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先分组深入到社区各家庭中,进行入户调查活动,认真核实每个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好“民情日记”,再促成经营者与困难居民结对子。结对的经营者,每月定向捐赠物品给困难居民,让爱心商家的慈心善举温暖困难家庭,让受助者感受到小区商圈内特殊邻居关爱和温暖。
二是开展关爱商铺经营者活动。发挥党员志愿者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政策协调服务、亲情温暖服务、健康关怀服务等服务工作,让商铺经营者仿若置身“大家庭”中,增强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商铺经营者建立和交换了“邻铺联系卡”,定期组织商铺经营者开展联谊活动。
通过大家之间的携手关爱,商铺与社区居民共同牵起彼此的手,一起融入到邻里“大家庭”中,感受浓浓的“邻里情”。
(三明市梅列区列西街道提供素材
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欣飞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