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居家养老服务型社区
目前,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严重,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随着独居、空巢老人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不仅存在生活照料、生病护理方面的难题,更面临着精神生活贫乏、情感世界空虚的困境,迫切需要加快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在“居家”、“社区”和“机构”三者中,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但是,从目前中国家庭人口结构和经济实力来看,靠单个家庭已经不能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了。因此,居家养老的空间和工作要发生变化。从家庭扩展到社区是必然的趋势。我国社区养老目前准备依然不足,如何敬老、养老成为社区建设新的挑战。
三明梅列区列东街道圳尾社区拥有全国文明社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等多个国家级荣誉,是共建文明社区的发祥地,拥有共建的优势和传统。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瑞环同志的著名题词“好在共建,贵在坚持”,就是1990年在圳尾社区视察后挥毫而作的。面对社区老年人逐年增加(社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758人,约占社区人口的12%),社区领导发扬共建传统,与42个共建单位定期召开社区共建理事会研究创建养老服务型社区的有关问题,整合驻区单位资源,解决社区养老服务问题,构筑了“社区为核心、驻区单位联建、配套组织联动、挂点单位联帮”的社区养老工作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养老服务型社区建设。
设施整合 老有所用
社区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能够就近享受到完备的文体设施,有活动场所可去、有活动器材可用,是“老有所托”的一项重要内容。圳尾社区利用共建优势,积极整合社区内已有的各类活动设施,共用文化场所28处,充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促使老人、青年、少儿各有去处、各得其乐。例如,市林业局就把一幢2层楼的活动室无偿提供给社区,作为社区活动室,免费向居民开放。一楼是活动室和共建理事会会议室,活动室有三张乒乓球桌,居民利用率极高,共建理事会会议室同时也是社区文明市民学校,是社区共建单位商讨社区建设重大事项、为居民开展讲座教育活动的场所;二楼是居家养老室,设有聊天室、洗衣室、棋牌室、图书室等场所,广受居民欢迎。市国税局也将绿岩60幢一层全部店面收回,无偿贡献给社区作为文化活动中心,设有科普工作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提供科普器材45件、电脑14台、书籍2000余册、棋牌桌6张,丰富了社区老年居民的休闲生活,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依托上级部门的支持,圳尾社区先后投入50多万元,兴建了12项文化体育设施,其中门球场3个、气排球场2个、文艺活动室2个,还设立了2个固定的晨练和晚练场所,为老年人打造完备多样的活动阵地,推动了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形式多样 老有所乐
具备了硬件基础,软件建设自然也得跟上。圳尾社区利用充足的文体设施,不断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根据老年居民的兴趣特长和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辖区老年人建立了腰鼓队、舞蹈队、二胡队、歌唱队、门球队、柔力球队等8支文体队伍,激发老年人活力,培育社区文体活动的骨干力量;并通过制定活动计划、落实师资力量与活动场所等方式,积极开展周二腰鼓日、周三舞蹈日、周四二胡日、周五歌唱日、周六柔力球日等文体活动,吸引大批社区老年人参加,推动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此外,圳尾社区结合“魅力社区”创建活动,利用“邻里节”、“激情广场”、“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平台,以“共创和谐社区、共建美好家园”为主旨,因地制宜,组织辖区老年居民、共建单位等开展了“情系社区,共建圳尾美好家园”、“创建美好家园、构筑和谐社区”、“魅力圳尾文化创意节”暨“庆五一”文艺演出、“端午”包粽子、家庭才艺展、文化创意节、居家养老互助和闲置物品交换、趣味运动会、气排球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几年来,社区平均每年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20多项(次),老年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次),多层次满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内容丰富 老有所学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依然有学习的需要。圳尾社区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等服务阵地,定期邀请市区有关专家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慢性病防治、食品安全讲座等等。几年来,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36期,为辖区老年人开展健康便民咨询服务3600多人次,培养老年人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受到社区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社区根据老年人学习需求,开设夕阳红网络大课堂,讲授老同志感兴趣的网络社交软件应用技术。设立了老年人学习室、图书阅览室、书法室等学习场所,配有书籍、电脑以及最新的党报、党刊,为老年人就近学习创造了条件。针对老年人学习特点,社区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参观交流、读书品读、座谈讨论、送学上门和文化漫谈等载体形式,寓教于乐,让社区老年人能够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动向。
服务联网 老有所养
居家养老服务首先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圳尾社区从转变服务方式入手,发挥共建优势,建立了“三三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即:由社区工作人员、共建单位志愿者、驻区党员干部共同组建助老管理员、青年志愿者、居家养老服务队“三支队伍”,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单位活动中心、爱心商铺等单位和组织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个阵地”,共同制作便民服务卡、爱心优惠卡、安全通道卡“三张卡片”,为辖区孤寡、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多种服务活动,探索建立了一条居家养老工作新路子。截止目前,“三支队伍”共有人员120多人,发放“三张卡片”1900多张,“三个阵地”服务老年人5000多人次。
不仅如此,社区还在全体居民中,发动为老年人送一本书、谈一次心、买一份礼、赠一句言、办一件事、逛一次公园、看一场电影、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留一份情的“十个一”精神助老活动,进一步掀起群众性敬老、助老热潮,使社区老人在享受就近、便捷、专业的生活照料和服务基础上,更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情感上的满足。
回馈社区 老有所为
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也不缺乏参与的时间与热情,是社区建设和管理可以依靠的群体;且对于物质保障充裕和精神生活充实的老年人而言,其实现服务社会的自我价值也是最有意义的养老。因此,圳尾社区结合推行“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建设,发动辖区有一技之长、思想素质好、热心社区市民教育的老模范、老专家、老学者、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等,广泛参与“设岗定责”活动,为提高社区文明水平献计出力。具体做法包括:建立了一个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道德讲堂和传统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社区新风尚;组建了一支治安巡逻队,坚持每天晚上7:30至10:00在辖区内进行义务巡逻,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成立了一支文明劝导队,定期在社区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及时纠正辖区居民的不文明举止,成为社区文明创建的一支中坚力量。
(三明市梅列区列东街道提供素材
福建社科院精神文明所陈蕾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