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可关注

乡村振兴与发挥新乡贤作用论坛
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19-01-18          作者:欣 飞

乡村振兴与发挥新乡贤作用论坛于2018年12月21日下午,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办。论坛由福建省社科联和民盟福建省委会主办,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省委党校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处承办。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省社科联副主席王秀丽、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曾华平和黎昕、王开明、薛东、许维勤、许斗斗、黄陵东、郭为桂、胡玉浪等专家学者和民盟福建省委会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福建农林大学教师和研究生80多人参加论坛。


 

图为郑逸芳院长主持,胡玉浪、陈劭平、黄邵辉在论坛上发言


2013年开始,在省社科联的领导下,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每年都选择社会建设与治理的一个课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调研,总结创新案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问题作出理论回答,提出决策建议。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联合举办的论坛,成为凝聚专家学者共识,服务党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载体和平台。从去年11月开始,10多名专家学者用一年时间,到连城开展“党领导下发挥新乡贤作用”为主题的璧洲振兴案例培育工作,在指导实务工作的同时,对发挥新乡贤作用作出理论回答和对策建议。这次论坛就是在前期扎实工作的基础上举办的。

这次论坛有五个议程。一是福建省社科联副主席王秀丽和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曾华平致辞;二是“璧洲振兴案例分享”;三是专家学者主题演讲;四是专家点评;五是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讲话。

省社科联副主席王秀丽在致辞中说,福建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是组织我省专家学者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是自然、社会、经济高度融合的地域综合体。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涵盖生态、生产、生活、文化和治理等诸多领域,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很多,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社会科学界,汇聚了众多知识分子,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火热的新时代,社科界知识分子有个如何参与伟大事业和伟大变革的考验。研究实践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是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这次参与璧洲案例培育工作的专家学者,用自己的行动作了回答,这就是要坚持社会情怀和专业精神结合,积极为实现党委政府中心任务服务。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从五个方面内容和构建四个机制上,交流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新乡贤作用问题。五个方面内容包括:(1)在新乡贤参与条件下,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新乡贤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生力量。他们与大量朴实农民党员为主体的村党支部在眼界、实力和掌控资源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村党支部如何加强和改善对新乡贤的领导,团结和带领新乡贤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3)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有哪些?新乡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确定?其权利与义务的边界在哪里?(4)在现代治理条件下,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乡贤发挥作用的异同点。(5)社会智库服务和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发展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不考虑功利和政绩,如何基于“致良知、按规律、为善治”,与多元主体沟通,特别是获得体制资源支持,成就可复制可持续的案例,为社会进步服务。

构建4个机制主要是:(1)党领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机制;(2)目标引导机制;(3)权利保护机制:(4)“自治、德治、法治”三位一体的现代乡村治理机制。

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阮诗玮在讲话中指出: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由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具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的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既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乡贤文化,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更需要发挥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乡村深深扎根。阮诗玮要求,在今后的社会建设研究中,要充分认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要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导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他希望,发挥新时代乡贤文化所蕴含的鲜明的价值引领、厚重的文化滋养、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新乡贤文化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